close

許多管理者在急單效應的驅策下,早已經精疲力盡,加以景氣回升不見起色,更是令人憂心匆匆,保持彈性積極搶單,當然可以為企業延壽,不過經營層如果忽視自我內心的修持,最後換來的可能是生命的沮喪與癱瘓。

 

日本武將中比較有名的是德川家康、豐田秀吉、織田信長及武田信玄,認識上杉謙信的人相對上雖然不多,然而在狂飆爭鬥,殺伐無度的戰國時代中,其為人勇猛而無欲、清靜而無邪、廉政而無私,凡事以義為先,並不汲汲於擴張自己領土的清新作風,確實是當時人民最值得託付的領導人,如果上杉謙信不是以49歲的年紀早逝,後來統一日本天下的未必是德川家康。

 

上杉謙信篤信佛教,自比為毘沙門天神,故其所率領的部隊又稱為神軍,作戰時有如戰神附體,勇猛無比,上杉謙信一生歷經七十次戰役未曾敗陣過,每當面對戰場,他的頭號對手武田信玄,會高舉有名的「風林火山」旗幟,上杉謙信的旗號則是「」。

 

毘沙門天,是佛教天龍八部中的護法天神之一,由於曾經率領其夜叉眾與毗濕奴打敗魔王羅伐拿,而被敬為戰神及軍神,又因為經常保衛如來道場而聽聞佛法,故名多聞天。

 

宛若毘沙門天化身的上杉謙信,相當重視靈性的修持,出戰前經常於毘沙門天神像前靜思,時機不對絕不輕易發兵,而且從來不打不義之戰,為掌握最佳的作戰的時機,上杉謙信寧願選擇等待,並不急於向敵人挑釁。

 

手取川之役借及時雨

 

當其宿敵武田信玄正在與今川及北条的盟軍交戰時,兩家的盟軍採取經濟封鎖的戰術,禁止賣鹽給武田信玄的領地甲斐,這本來是上杉謙信徹底消滅武田軍的大好時機,然而,他卻以這樣做會傷害甲斐的老百姓為由,不但拒絕和今川及北条結盟,反而對敵人伸出援手,上杉謙信在給武田信玄的信上寫著:「聞北条氏以鹽困公,此舉卑劣之極。我與公爭,蓋於刀劍,非以米鹽。今後請自我境取鹽,多寡悉聽尊便。」

 

上杉謙信「知機」的功夫在手取川之役表現的最為神奇,猶如三國的孔明借東風,不過他借的可是及時雨,戰場上,上杉謙信指揮若定,選擇在最適切的時機才發動攻擊,並且充分展現出以寡擊眾的統率能力。

 

1577年,上杉謙信在毘沙門天堂經過長考之後,體認到織田信長是混亂天下秩序的禍首,決定發兵對織田信長進行長征,這場戰役如果純以戰力評估,上杉軍團是必敗無疑,織田這方由頭號猛將柴田勝家領軍,主力有五萬多人,上杉的主力越後子弟兵不過一萬五千多人,後來雖然有越中、能登、加賀等地的豪族帶領二萬多人來助陣,其人數依舊相差懸殊,何況織田軍旗下的其他將領,包括前田利家、佐佐成政、丹羽長秀及池田恒興,個個驍勇善戰,頗負盛名,不只兵強馬壯,織田軍的武器更是精良,擁有三千多支鐵砲,相對的上杉軍則只有三百多支,比例相差甚多。

 

所謂的鐵砲其實是指火槍,織田軍將三千支鐵砲分為三組,每組一千人,採取三段式攻擊戰術,第一組射擊後退到後方重新填補火藥,此時第二組往前發動第二波攻擊,如此前進、後退相互交錯掩護,產生環環相扣、綿綿不絕的攻勢。

 

距離手取川之役之前二年的長篠之戰,織田軍就以波浪式的鐵砲部隊,將武田軍的風林火山部隊打的是潰不成軍,許多知名戰將都成為三排槍下的冤魂,原先人數一萬五千人的武田軍,敗退時只剩下三千人。

 

同樣的戰術用在上杉軍卻完全失效,原因是鐵砲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,遇到天雨時就無法發揮功效,上杉謙信敏銳地掌握到敵人的死穴,剩下的就是等待時機,他並不急發動全面攻擊,等到連日大雨之際,上杉軍才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,打的織田的部隊是潰不成軍,當時手取川因為豪雨而水位暴漲,渡河過半的織田軍在此遭到上杉軍的襲擊,自相踐踏,溺水而死者眾。

 

無妄念才能見真實

 

這場戰役讓上杉謙信的威信達到頂峰,使得他成為反對織田信長的權力中心,然而,這卻也是戰神在人世間所散發的最後光芒,隔年春天,上杉軍正打算東進再戰織田信長之際,上杉謙信突然因為腦溢血暴死於春日山城,結束其一生的英雄事績而歸天。

 

上杉謙信是否真的得到毘沙門天神的加持,所以能夠攻無不克,屢屢作出正確的決策,無人可知,唯一可以確信的是,敬拜神佛及禪修冥想讓他達到定的境界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得,這一點,我們可以從上杉謙信的十六條家訓中的第十一條,看出一些端倪:「心中無雲時,方能心靜。」

 

決策是科學,更是一門藝術,有的管理者透過公開辯論來強化決策品質,有的經由腦力激盪創造多元選擇方案,有的透過蒐集更多的數據分析來減低風險,求助於神啟或禱告,是否顯得有些迷信呢?是否是怪力亂神呢?其實不然,類似的相關活動,其實在協助管理者達到心中無雲的境界,心中無雲,表示一個人的內在是晴空萬里,沒有私毫的妄見與雜念,唯有如此,管理者方能洞察複雜情勢的真實無偽。

 

有不少管理者會過於重視決策的科學層面,有的則恰好相反,其實科學與藝術應該均衡發展,科學講理性與分析,藝術強調投入與直覺,兩者個別有其強項及優點,有明確規則的事物適合採取客觀推理決策模式,混沌不明或充滿複雜人際互動的情境,則最好以直覺判斷為主。

 

對於得經常面對變化萬端的市場環境,以及組織間權力移轉及變化的管理者而言,直覺力比客觀資料重要許多,現實環境客觀資料永遠蒐集不齊全,或者根本無法蒐集,如果要等到情勢完全明朗時才下決定,最好的時機往往就此錯失,大多數的管理情境要求我們在只有60%把握度,甚至把握度更低的時候就要進行決斷,這種經營常態,使得幾乎所有的管理決策都充滿著風險與不確定性。

 

很少人是高風險偏好者,只要有風險,大家自然會擔心、有壓力,平時未能培養出良好直覺力的領導者,更容易因為心理的負擔過於沉重,而做出偏差的決策,甚至在尚未下決定之前,自己就已經瀕臨崩潰狀況。

 

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的好:「以我個人的經驗,一個好的經理人,他大部分的決策都是來自直覺,但還要有客觀的資料來幫助他確認要做或是不做,如果一點直覺都沒有,你會要求看客觀資料,看不完的,因為沒有足夠的客觀資料讓你做確認。如果你直覺夠,可以減少很多心理壓力,」

 

決策應以直覺為主

 

當然,完全相信直覺力,而不採納客觀資料來佐證,有時就如同將命運託付於擲筊或乩童一樣,與全然採取電腦來進行決策一樣的無知。即使宣稱自己是戰神下凡的上杉謙信在進行決策時,也不單靠在毘沙門天神前的靜思所得,上杉軍之所以能屢戰皆捷,完善的情報收集體系同時發揮了不少作用,上杉謙信籌組了一支稱為軒轅的忍者部隊,專門負責情報的收集與分析,其做法完全符合張忠謀以直覺為主,客觀資料為輔的現代經營法則。

 

既然直覺是關鍵,那麼我們如何培養直覺力呢?張忠謀認為應該經由長期的觀察、閱讀、學習及思考來累積,不過這種訓練方式雖然有效,但依然偏重於理性邏輯的強化,對於直覺力發揮所需的情緒穩定度,就似乎小有欠缺。

 

面對好場面、小場面,多數人都能展現出平常的實力,然而當場面很難看、很艱困,或者場子很大時,此時還能夠平心靜氣的下對決定,可是難上加難,這就像有些運動選手在國內明明表現的是有板有眼,但是一到奧運場上就完全走樣,因此,能夠在非常時期依舊保持直覺力的人,才是真正的強者。

 

情緒穩定度源於強韌的內在,唯有如此,人們的決策表現才不會受外在環境波動的影響。人類對混沌不明的決策比機器強,但人的缺點是易受情緒影響,其決策表現不像機器那樣穩定,如果我們能夠減少人們進行直覺決策時的變異性,那就在好也不過了,最近這段時間正是舊秩序崩解的混沌時期,同時也是管理者情緒最難以穩定的時刻,怎麼才能維持平常的直覺力呢?或許效法上杉謙信進行靈性上的修持可能是根本的解決之道。

 

「這半年當情緒負面時,公司的大決策,我就不碰,會躲到一個地方打坐,心定後才有智慧做決策。」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在接受商業周刊的採訪時指出,這是對的,越是生死存亡之際,越是躁進不得,先求心靜,企業才能在兩岸猿聲啼不盡的危難中,輕舟渡過萬丈波瀾。

 

靈修是管理上很少用的名詞,但是我們看到有不少知名的經營者都藉由靈修來強化自我的內在,有的跟聖嚴法師學靜坐,有的練瑜珈、學太極,有的向上帝靜默祈禱,他們從這些靈修活動得到平靜,進而開啟決策的大智慧。

 

開啟內在的寂靜空間

 

在歐洲被許多頂尖企業的領導者稱為「靈性管理導師」的古倫神父(Anselm Grün)指出:「如果我們懂得接觸內心的空間,不管怎麼反應,都會讓我們覺得自由,也不會因此疲倦,因為我們跟事物保持一段適當的距離,我們內心有個不被事物干擾的空間。」

 

德國BMWBOSCHSIEMENS等知名企業的高階經理人,爭著參加古倫神父所舉辦的「生命力領導課程」,為的是學習喚醒別人內在豐富生命的僕人領導哲學,同時在修道院的靈修過程中重新找回自己內心寂靜的空間。

 

頂尖管理者懂得保持思想的留白,不讓自己因為工作繁重纏身,而失去精神上的餘裕,無論是平常工作或是關鍵時刻,他們都預留有獨處的時間與空間,藉著短暫遠離塵囂的時光,和問題保持距離,而不是深陷於問題當中而無法自拔,等到他們再度由內心的天堂回到繁雜的工作場域時,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壓力已經消失不見蹤跡,神情顯得氣定神閒,腦袋裡靈光閃現。

 

九年前,P&G正處於風雨飄搖的年歲,原先的執行長被迫離職,當時該公司的市值大跌850億美金,公司內部充滿著信心危機,繼任的新執行長雷富禮(Alan G. Lafley )卻能扭轉乾坤,讓P&G重生,再次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優質品牌,2009年,財星雜誌評定P&G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,名列第五名。

 

和意氣風發的管理者比起來,雷富禮顯得靦腆而低調,溫和而平靜,但柔和的背後,卻潛藏著無比沉著且有自信的決斷力,在改革壓力沉重的年代,雷富禮如何維持個人的生機與活力呢?

 

早晨5點到5點半起床,做完運動才到公司,6點半到7點到公司後,就一直工作到晚上7點,回家後休息片刻,又再度投入工作。每天埋頭苦幹的雷富禮為保持自己不被重擔壓垮,作法是每集中工作11個半小時,就起身出去走走,和大家聊聊天,時間約515分鐘,同時他還學習靜坐,他發現晚上515分鐘的冥想時間,讓自己比以前更瞭解自己,有助於自己在巨大壓力下保持安靜的心。

 

寂靜的內心是無雲的,純淨而無雜染,靜思中,聊天中的管理者,表面上看似無所作為,卻在進行極為重要的作為,中斷工作流,讓匆忙急迫的工作空間獲得喘息,有助於管理者重拾平靜的心靈,避免被工作封死而燃燒殆盡,此外,適度的間斷,同時為團隊創造出平和有創意的氛圍,工作的力量才能永不止息。

arrow
arrow

    張松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