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卓越企業發于基因壯于基因,沒有好的基因不足以成其事,蘋果最初因為堅持設計而輝煌,又一度因為堅持設計而衰敗,最終則因為新、舊基因的完美結合,進而成為難以撼動的強勢物種。

 

酷夏遊蕩銀座,本來是為虎屋及伊東屋,兩家都是日本的百年老店,虎屋是和菓子藝術的文化創新標竿,伊東屋則是文具狂熱者的朝聖地,無意間卻撞見開張7年的蘋果旗艦新店,老店與新店並列,傳統與時尚共存該是銀座最大的魅力之一,但今天不談銀座,亦不談百年老店,借著iPad剛上市不久的當下,帶大家闖闖龍潭虎穴,效法達爾文精神,一探iPad的物種源起。

 ipad.jpg    

對於研究蘋果及賈柏斯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造訪「暢銷基因」

夜間站在十字路口,由松屋百貨遙望斜對面的Apple Store, Ginza,三角窗的五樓建築閃爍著銀色光輝的蘋果商標,吸引著來此親臨聖境的蘋果粉絲,走過斑馬線,視線穿越大面積的玻璃窗,大木桌上擺著令人愛不釋手的iPod、iPhone及iPad,每台機器都有人在把玩,其他人或圍觀,或穿梭其間尋找好時機,好不容易到此一遊,總得親手摸摸機身,點擊螢幕,流覽自己的部落格,看影片,玩電玩,深陷于蘋果精心打造的奇幻世界,方不覺遺憾。

 Apple_Store_Tokyo.jpg  

周遭環境並不吵鬧,偶而點綴的是小小的驚叫聲,以及輕聲讚賞的交頭接耳,一則因為日本人本來就愛安靜,二則你曾經看過沉醉在哈利波特的人會大呼小叫的嗎?到是有位老兄玩的太入神,太激動,竟然扯斷電腦聯機,引得警鈴大做,眾人稍側目又轉回自己眼前的天地,穿著藍色制服的工作人員則急忙鑽進木桌底下,趕緊處理,再次將蘋果的宇宙恢復至原來的寧靜。

 

提供體驗的實機當中,最受矚目的該是甫上市不久的iPad,是當下店裏最受歡迎的新玩意。2010年5月28日,這款在美國上市60天就賣出200萬台的暢銷機種,正式開始在日本及澳洲等地區登場開賣,當天有1200人化為長龍在銀座旗艦店的門口引領等待,怕蘋果迷們等累等渴了,工作人員還沿路贈送礦泉水給排隊的顧客,媒體記者則圍著第一個拿到iPad的山中竹千代進行採訪。其實原先有不少來此排隊的民眾,只是想湊個熱鬧,感受一下現場宛如嘉年華的歡樂氣氛,然而摸著、玩著,竟然不小心就把錢掏出來買單。

 

既生貝佐斯,何生賈伯斯!

 

iPad開賣前,許多評論家說iPad只不過是放大版的iPhone,毫無新意,如果你已經有一台iPhone,是否應該再買一台iPad呢?這句話雖然是問句,實際上是肯定句,意思是沒人應該笨到去買iPad,然而群眾卻給這些自以為是的專家們兩個巴掌,消費者所傳達的市場訊息是:「當我擁有一把瑞士小刀,我還想要有一把切菜的大刀,iPhone和iPad亦複如是。」

 

日本獨家代理iPad的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有個引人發想的形容:「現在我們可以右手拿iPhone,左手拿iPad,就像擁有兩把刀的日本武士。」

 

蘋果的雙刀流,右打NOKIA,左打AMAZON,施展起來是犀利異常,iPhone深受全球青睞,iPad亦不在話下,充分展現出強大的市場衝擊力道,根據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資料顯示,亞馬遜的Kindle上市三年總計賣出300萬台,而蘋果的iPad在短短的80天就超越這樣的成績,目前總銷量已經達到327萬台,使得亞馬遜不得不削價求售,以應對蘋果淩厲的市場攻勢,雖然亞馬遜執行長Jeff Bezos不斷強調自家的Kindle是專為讀書人設計的產品,和iPad鎖定的目標市場有很大的不同,不過我們相信Jeff Bezos私下當有如此的感歎:「既生貝佐斯,何生賈伯斯!」

 

歌頌蘋果的豐功偉業,不為錦上添花,不為追趕流行,我們想問的是,為什麼專家認為沒有新意的iPad依舊能夠引爆風潮?為什麼蘋果能夠屢屢開發出勾人心弦的暢銷商品?為什麼蘋果能,我們不能?難道賈伯斯真的擁有不為人知的神秘魔法?

 

缺少蘋果這個強勢物種,我們的世界將頓時減少許多炫麗的顏色,個人電腦的後續演化將趨於乏味且無趣,獨特的組織基因讓蘋果不同於其他公司,讓蘋果因此成功的躍起,之後又因為不思改變而趨於衰敗,今日則因為融入新的基因再度輝煌。

 

賣了這麼多關子,到底什麼是蘋果的暢銷基因呢?

 

蘋果基因一:狂熱追求卓越的簡約設計精神

蘋果基因二:勇於偷竊然後進行創新的精神

蘋果基因三:顧客量極大化的精實平價精神

 

效法蘋果的簡約設計精神,我們去蕪存菁,砍掉不必要的枝枝節節,直指核心,前面二種基因在早期的蘋果二號及麥金塔時代就已經存在,而且比過去更加深植人心,最後一種基因,則是在賈伯斯痛定思痛之後,找到自己落敗的根本原因,逐步願意接受的經營新思維。

 

供應鏈管理全球第一

 

青春時期的蘋果電腦,不善於控制成本,故其產品雖然深受喜愛,可是價格卻高不可攀,所以即使產品設計令消費大眾心動,但是他們始終不敢掏錢出來購買,由於定價失策的緣故,蘋果產品終究只能成為少數粉絲的最愛,市場規模不夠龐大,成本便無法有效降低,種種因素使得蘋果總是局促地偏安於市場的一隅。

 

今天的蘋果定價不再讓人仰之彌高,望之興歎,iPod Shuffle要價台幣2290,超便宜趕快買,iPone 3G,嗯,7900,還要月租費1300綁二年,用信用卡分期付款壓力不大,iPad臺灣買不到,499美元,約合台幣1萬6,請在美國的親戚返鄉時帶回,要是在過去各位想擁有蘋果的產品,沒有準備個5萬10萬是不可能到手的,現在蘋果的價格和競爭者在伯仲之間,相差無幾,使得喜歡蘋果但手頭並不寬裕的消費者,不再因為價格上的障礙而感到猶豫,而且還有這麼多新奇價廉的小玩意供君選擇,或許一台定價53900的MacBook Air讓你不敢貿然出手,何妨買一台iPod Shuffle過過癮呢?

 

產品定價策略的成功,來自於供應鏈管理的成功,根據知名研究機構AMR的評估,蘋果的供應鏈管理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全球之冠,比戴爾的表現還要傑出,其背後的最大功臣是提姆.庫克(Tim Cook),現任營運長(COO)之職,自從他在1998年加入蘋果以來,公司的庫存量不到一年就從70天降到30天,經過多年的調校,一路降到令人訝異的2天,庫克行事風格和賈伯斯有很大的差異,賈伯思熱情、專制、易怒,庫克穩健、溫和、沉靜,在他安於幕後的低調帶領下,蘋果的「精實平價基因」不但能夠完美運作,而且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。

 

新基因有庫克負責掌舵,舊基因則由強納森(Jonathan Ive)來加以發揚光大,iPod簡潔的令人平屏息以待的外表,就是出自他的手筆,強納森是將消費性電子產品簡約設計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第一人。

 

在美學設計的領域裡,首度有人能夠承接賈伯斯所點出的設計要點及大原則,沒有與其心靈相契的強納森,賈伯斯的雄圖偉略終得大打折扣,畢竟簡約設計是蘋果所有基因中最重要的基因。這二個工作狂熱者每天窩在一起,帶領著10來個人左右的菁英團隊,整日為如何製造出偉大的機器而努力,設計對他們而言,就像虔誠的伊斯蘭教徒每日必做的五次祈禱,日出前、中午、半下午、日落和睡前,應該說更加超過,設計不止是蘋果開發團隊的宗教,簡直就是生命。

 

多年來,賈伯斯衝撞傳統作法的特質,以及龜毛求疵的習性並沒有改變多少,但是與其朝夕相處的強納森卻能如魚得水,足見他們兩個人根源就是同宗同派,同樣企圖登上簡約設計美學的最高峰;同樣追求人與機器互動的極致;同樣用非理性的生命在闖盪江湖。

 

強勢物種演化的秘密

 

畢卡索說:「好的藝術家抄;偉大的藝術家偷。」如此說來,賈伯斯該當是有史以來最值得崇拜的工業小偷,抄是山寨機廠商的拿手好戲,偷則需要不厭其煩的進行重新發明,再度創新,少有公司能夠像蘋果做的這樣恰如其分。

 

賈伯斯不但偷別人的點子,同時也偷自家人的點子。賈伯斯開發產品喜歡下指導棋,他會強烈干預產品的設計方向,而他的點子經常來自不同產業的造型設計,據傳Apple II的外殼抄襲KLH音響,而在開發Mac的時候,賈伯斯在梅西百貨看到Cuisinart冰淇淋機,耳目為之一新,馬上要求設計師以此為設計的標竿,不久之後,賈伯斯提出新的要求,他希望Mac能夠展現如同保時捷跑車的外觀。

 

所有成功的公司有個共通的特質,他們不會貿然放棄已經運作良好的設計基因,LV不會在一夕之間就讓你認不出來,當明天早上醒來,7-11及Starbucks依舊以你熟悉的臉孔向你招手,這不是說傑出品牌永遠不知創新,他們在加入新基因前,總會設法保留最成功的基因。達爾文在物種源起(The Origin of Species)這本書裡提到飛鼠演化的個案:「肋旁皮膜愈來愈大的個體將被保存,每一個有用的變異都會傳衍下去,因為自然選擇的累積效果,終於有飛鼠的誕生。」

 

仔細分析蘋果的系列產品,達爾文150年前講過的話,今天依舊鮮活的在全球市場上演,iPad擁有iPhone的基因,iPhone擁有iPod的基因,好基因本該代代相傳。

 

iPad採用與iPhone相同的作業系統,讓使用者可以延續使用以往在iPhone上購買的應用軟體,使得擁有超過14萬個應用程式的APP Store,再度成為iPad背後強力的支援彈藥庫,然而,傳承強勢基因的設計理念,卻被攻擊為蘋果已經失去創新驅動力,只能重複過去,缺乏感動市場的殺手級應用,看來這些敢於評論的專家們得買本物種源起,好好研究研究達爾文所揭露的秘密。

 

歷經34年的演化史,蘋果已經成為強勢物種,擁有不斷創新的原動力,還擁有可以不斷複製的成功模式,不但能夠感動人心,並且具有規模經濟,剖析蘋果基因,我們看到持續保有的簡約設計基因,又能看到過去只有在戴爾身上才能找到的精打細算,回顧產業發展史,少有企業能出其右。

arrow
arrow

    張松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