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次記者訪問全球首富比爾.蓋茲:「平時你都看些什麼管理書籍?」他說:「除了彼得.杜拉克的書,還有誰的書可以看?」
這段話證明了杜拉克在管理界的份量,因為只要他發聲所有的企業高層都會傾耳恭聽,無論是世界第一投資高手華倫.巴菲特(Warren Buffet),英代爾的十倍速領導者安迪.葛洛夫(Andy Grove),或是21世紀最卓越的執行長傑克.威爾許(Jack Welch)都對他是推崇備致。
杜拉克是管理大師中的大師,就像星際大戰中絕地武士的導師尤達(Yoda),總是在人們徘徊困惑之際以智慧的語言,啟動領導者改變世界的潛藏能量,在全力競速、狂風暴亂的市場爭奪戰中,讓他們更有智慧、更有戰力。
九十幾歲的高齡限制了他的行動力,但是卻不妨礙他從事寫作、教學、顧問的工作,這其中有許多是透過衛星轉播或DVD來進行,高科技成了大師思想傳播的最大助力,但是接受咨詢總得親自造訪大師,杜拉克通常會在加州克蒙市(Claremont)的家中,接待這群來自紐約、柏林、東京等地的企業朝聖者。
經過口沫的洗禮,以及語言的加持之後,學生們通常不能獲得立即明確的答案,他們帶回去的是家庭作業:學習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,找出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。
詢問是大師慣用的手法,當客戶帶來疑問時,他不直接從表面上的問題下手,而是以交叉詰問的方式來修理客戶,杜拉克曾經開玩笑的形容自己不是顧問,因為客戶付錢讓他羞辱。曾經多次採訪過他的BUSINESS 2.0雜誌編輯表示,杜拉克有不斷插話的癖好,對話過程中經常會冒出:「你是否聽的懂我在說什麼?」然後忽然停頓,就像在建議說:「或者我是在浪費我的時間?」
不入流的客戶會認為請他當顧問是一種浪費,不但顧問費昂貴,而且言不及義,談了老半天仍然摸不著頭緒。這是對杜拉克的嚴重誤解,昂貴的費用是為了逼客戶鄭重地面對每一次的諮詢會談,交叉詰問則是協助客戶跳開問題,從根本來探索問題的源頭,而不是深陷於問題當中而無法自拔。
錯看同時也是尋找萬靈丹的心態在作祟,企業人士整天追逐於新流行的管理理論,如再造工程、六標準差、學習型組織、平衡計分卡、知識管理等流行名詞,此一舉動就像女人的衣櫃永遠缺少一件新衣服,他們有時間學習新的管理知識,卻不願意投注時間認真執行,他們每導入一種新的管理方法,就希望在半年或一年後產生效果,由於缺乏耐心等待成果,不是駁斥管理無用,就是管理方法不斷翻新,杜拉克的問題則經常直指核心,將注意力放在整體趨勢的結構改變,實施他的建言,沒有三、五年,甚至十年,難以成事,沒有智慧、沒有毅力的人得不到他的真傳。
大智慧如威爾許,就曾經從杜拉克的話中參悟出許多的道理:「如果你尚未踏進這個產業,今天你還會進入相同的市場嗎?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:「那麼你現在應該採取何種行動?」
這個問題單純至極,卻相當發人深省,在精簡的問句引導下,威爾許構思出GE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策略:「不是第一;就是第二,否則就要面臨整頓、出售或關閉。」這是具有壯士斷腕特色的決策,凡是GE旗下的任何事業單位,都得達到數一數二的地位,否則就要完全撤出那個領域。
威爾許在紙上畫出三個圓圈,把GE所有的事業分為服務業、高科技、核心製造業三個範疇,所有的事業單位都要想盡辦法擠進圈圈內,凡是低利潤的業務、市場成長速度緩慢,或是缺乏強力策略的圈外事業單位,都得強力進行自我整頓,或是改變遊戲規則,以取得市場領導者的地位,才有機會重新納入三個圈圈之內,否則此一弱勢事業最終有遭到割捨的危機。
「汰弱扶強」的經營原則,在北埔的柿農裡也相當盛行,為了讓柿樹能夠順利的開花結果,農夫會在巡田的過程中,不斷地將殘枝弱幹摘除,為了就是避免它們搶奪了其他枝幹的養份,影響了整年度的收成。
新的觀點帶來新的挑戰與機會,三個圓圈成為威爾許一再宣導的理念,迫使所有的領導人以全新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事業,並且讓GE的資源集中於有願景的未來,當逐漸凋零的事業如同枯枝般,從GE這棵大樹的身上抖落時,原有的事業才有可能茁壯結果,同時也為GE帶來新的生機。
看似簡單愚蠢的問題,卻是最根本,最接近問題源頭的,也是最能激發出石破天驚能量的一問,而杜拉克經常問的問題包括:
你所從事的是何種行業?
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?
你現在正在做什麼?
你為什麼要這樣做?
杜拉克一生都在追求有效性,也協助企業經營者追求有效性,對於毫無貢獻或績效的事情,總是敬謝不敏,他謝絕一切浮華不實的宴會活動,也不接受無謂的採訪活動,只做自己最想要的一件事,他將一甲子的功力的全部貫注於寫作與教學上面,所以總是能提出震撼中外的立論。
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企業的經營上,我們只能做好一件事,就是:「必須在正確的事情上下功夫,把自己引向有貢獻或有成果的地方,也就是要朝有效的方向前進。」
1966年杜拉克將多年觀察此一議題的結果,寫成「有效的經營者」一書(協志出版公司有中文譯本,頗具參考價值),就像他的另一本書「旁觀者」的形容,杜拉克其實是冷眼旁觀的人,他從不同的角度來剖析各種經營者,同時反覆的進行思考,他的思索,不是鏡子似的反射,而是如三菱鏡般的折射,不只看到經營者表面的上的活動,更從中歸納出基本的元素、原則與習慣。
所謂的經營者,並不單指負責公司整體績效的高層主管,經營者手下不一定要管人,凡是在自己正常的業務上下決定,會對組織績效及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知識工作者、經理人或專家,杜拉克將之統稱為經營者。因此,對台積電而言,經營者指的不是張忠謀一人,是大多數的員工,經營者的判斷基準不是職位的高低,也不是權力的大小,而是下決策時對組織成果的影響大小,決定某一批晶圓良率是否合格的測試工程師,雖然是基層員工,但是其測試是否精準卻影響甚鉅,因此他也屬於經營者。
對於經營者我們有許多的期望,這些期望往往是不合理的,企業所設定的人材評估準則甚至充滿著矛盾性,要有大格局來思考未來的願景,又要能具備策略細節的執行力;必須勇於冒險犯難、衝刺市場,同時又能小心亦亦、步步為營;對部屬要和顏悅色,又要有強力指揮調度的能力。
我們期望超人的再現,杜拉克則要我們回歸現實,他認為組織的責任不在培養出全新的超人,而在善用現有人員的特長。大部分的人都是凡人,在各方面都平庸的人占了絕大多數,要獲得所需的經營成果,不能依靠天賦神童的誕生,也不能依靠經營者能力的快速提升,企業必須學習如何活用人們擁有的少數專才,在知識及能力資源缺乏的極限下,追求有效的產出。
好消息是不同型態的經營者都有成功的機會,杜拉克發現效能與一個人的個性、才能、特質無關,平凡人可以成就卓越,天才也有可能一事無成,有效的經營者有一個共通的習慣:就是把自己的才能與對的事情產生連結。
所以說有效性是一種習慣,是可以學習的。
但是習慣的養成卻是很難的事情,就像我們學習游泳一樣,我們無法透過苦練達到奧林匹克的水準,因為世界級的水準是需要天賦的,但是透過不斷的練習、練習、再練習,我們鐵定可以成為游泳高手,有效的工作態度同樣也需要時間來磨練,直到成為一種堅定不移的習慣為止。
想要成為武林高手要從站樁等基本功練起,想要成為有效的經營者,可以考慮先從大師所推導出來的五大「智慧心法」開始,逐步培養出有效的行為模式,或許我們無法學到王永慶穩定踏實的執行功力,以及許文龍四兩撥千斤的經營智慧,但是總是能夠透過自我的啟發,讓工作對自己及組織產生更具有價值的貢獻。
智慧心法一:時間管理
根據杜拉克的觀察,有效的經營者不從工作下手,而是從認識自己的時間運用開始,透過時間的紀錄與分析,將無效、沒有生產力的時間區分出來,然後設法減少或簡化不必要的工作,最後必須致力於零碎時間的重新組合,集中出一整段不受干擾的自由時間,讓自己可以不間斷的處理重要的工作。
聯強董事長杜書伍就是一個善於運用時間的經營者,他不但自己遵守時間管理的原則,對於每次會議的重要結論,他也會要求手下的經理人將行動記入自己的行事曆當中,並且親自追蹤工作執行的成果,聯強整體企業執行力會這麼強,和杜書伍努力將部屬教導成有效的經營者有關。
智慧心法二:成果導向
「你應該怎麼做才能對組織產生最大的貢獻?」這是杜拉克另一個經典名句,這個問題有助於個人將注意力從自己的才能、努力轉移到對整體組織的貢獻上,有效的經營者不會只知埋頭苦幹,他會不時地檢驗自己的工作是否和組織目標吻合,轉而從較高的層次及顧客的角度來進行思考。
留意自己的成果與貢獻,讓經營者從狹窄的觀點跳脫出來,使自己的工作和顧客價值產生連結,接著他才知道自己應該採取何種行動,有效的經營者應該問問下列幾個問題:
1.我的行為是否對整體組織具有價值?
2.為了產生貢獻我應該具備何種才能?
3.我應該進行何種學習以產生績效?
4.為了產生顧客價值應有的服務水準為何?
5.我應該用何種指標來衡量自己的成果?
智慧心法三:活用長處
每個人都有長處及弱點,有效的經營者不把部屬視為圓滿的人,完美而毫無缺點,他留意每個人的優點,不依靠缺點的強調來培養人材,他引導他們,激發出其內在潛藏的能力,有效的經營者不是自己的能力比部屬更強,而是讓部屬能夠青出藍而勝於藍,他在分派任務的時候,是以一個人能做什麼為根據,而不是扭曲個人的本質來適應職務。
人們天生有許多的缺點,唯有活用長處才能降低其影響力,組織的好處就是能夠進行團隊合作,當眾人各得其位時,其缺點自然隱而不見,組織讓個人有限的優點發揮到極致,活用能力大大地增強了組織的戰鬥力。
智慧心法四:優先順序
滴水足以穿石,無效的經營者卻是把水到處亂灑,以至於浪費了自己有限的能力與能量,有效的經營者善於集中力量,他們只做對的事情,並且在一段時間只處理一件事情,這需要經營者極高的自我要求,勇於向不必要的工作說:「不」,自律是經營者追求成功的先決條件。
每經過一段時間,經營者都要問問自己:「這件事是否依然具有價值?」定期重新安排事情的優先順序,可以避免組織能量的浪費與枯竭,不能減輕無效工作對經營者所產生的壓力,這些人只會陷入庸庸碌碌的流砂當中。
智慧心法五:正確決策
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嚴重,先不論這句話的對錯,下錯決定的確會對組織產生重大的副面影響,因此,有效的經營者在下定決心之前,必定會針對特定的議題投入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,透過持續的溝通、討論與爭辯,使得決策在整體性、戰略性、有效性都獲得充分的考慮,有效的決策者不做「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」式的個別問題解決,他們從根本的源頭來解決問題,他們只做少數的重要決策。
決策的有效性需要時間,有效的決策不能是臨時起義,但是大多數的經營者總是推說自己沒有時間,這使得他們的決策總是錯誤百出,反而耗用了更多的時間於到處救火及處理善後上。
要比忙,應該沒有人敢說自己比微軟董事長比爾.蓋茲更忙,而微軟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最強力的賺錢機器,就是因為他們敢花大量時間於重大決策之上,每年微軟會舉辦一到二次的避靜活動,每次時間約需三天到七天,當決策越重要,他們所耗用的時間越多。
於1993年,網景(Netscape)大肆攻佔瀏覽器市場之時,微軟曾經召開一場長達七天的避靜活動,不達有效決策決不出關,最後他們做出重大的決策:凡是與網際網路無關的專案一律取消,這個關鍵決策引起相當大的爭議,可是卻救了微軟一命,今天我們在市場上已經很難看到網景的蹤影了。
歸納這五大智慧心法,其實只有一個重點:「做對的事情(Do the right thing)。」但是在環境壓力的衝擊下,經營者往往失去勇氣與信心,開始患得患失,做起無益的事情,事情是一件跟著一件,卻不能全神貫注,只做對的事情,杜拉克的問句正如同當頭棒喝,讓我們從意亂情迷當中覺醒,再次從力行中培養自己成為有效的經營者。
經濟大師熊彼德曾經說:「人們如果只曉得我寫了幾本書,發明了一些理論,我認為這是不夠的。如果不能改變人們的生活,就不能說你已經改變了世界。」從杜拉克一生的成就來衡量,他不但改變了世界,更改變了人類的生活,而他的影響力看來還要持續好幾個世紀。
留言列表